一把手直属专用:01056292228转800   舆论引导:01056292228转802   综合治理:01056292228转805   品牌安全与提升:01056292228转808
您当前的位置:亲稳网 > 中国亲稳 > 亲稳地区 > 亲稳广东 >

即刻使用亲民维稳解决方案!

发掘汇报软件

使用亲民维稳全套解决方案邀请

亲稳发掘汇报系统

打造亲民维稳之格局,以便稳中求进,是每一个基层领导的光荣使命与重要责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二途径!是守住已有成果的必要前提,是继续前进的必要根基!

深圳致6死游乐园事故调查:一名案犯系发明家--亲稳舆论引导监测室
2012-06-29

  《深圳致6死游乐园事故调查:一名案犯系发明家--亲稳舆论引导监测室》是一篇有关亲民维稳的好文章,好东西应该跟大家分享,编辑整理好就发到了中国亲稳网,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深圳致6死游乐园事故调查:一名案犯系发明家 太空迷航”三维全景效果图

  晶报深度调查部记者 黎勇/文

  明天,是深圳东部华侨城景区“太空迷航”游乐项目造成6死10伤事故发生整整两周年的日子,也是华侨城在该事故之后设定的一年一度的“安全警示日”。这起安全事故,不少游客回想起来至今心有余悸。

  此案已于4月19日一审判决,但真相却远未揭开。由于《深圳市盐田区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6·29”较大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事故报告》)被定为“机密”文件,案件一审和二审均不公开开庭,公众对案情所知甚少,此案仍有若干悬念待解——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到底是什么?发明的技术曾运用于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训练器上的设计者,为何不认同专家组结论,不承认设计有错误?项目的总承包方为何至今无一人被究责?

  在“神九”与“天宫”对接这一真实的太空探险正在全程直播、每一个细节都为亿万观众所知的当下,“太空迷航”作为一个模拟的太空游乐项目,其事故真相却扑朔迷离。晶报深度记者近日就此案再次展开深入调查。

  技术报告还原

  事发详细经过

  晶报记者拿到的一份《深圳市盐田区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6·29”事故技术报告》(以下简称《技术报告》,非“机密”文件),从技术的角度,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详细还原。《技术报告》指出,华南理工大学对样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5号、4号、3号座舱中导柱的M16螺栓,均为疲劳断裂,且在本次事故前都已产生疲劳裂纹。其中,5号座舱中导柱M16螺栓疲劳裂纹面积占螺栓有效截面面积的3/5。

  “太空迷航”是东部华侨城众多游乐项目中,一个以体验太空遨游为主题的太空馆。它利用物理学中圆周运动产生离心惯性力的原理,模拟航天超重环境,让游客体验宇航员火箭发射时的2G重力加速度,同时,通过穹幕电影逼真地向游客再现浩瀚的太空奇景。

  根据专家的描述,飞船模拟器由驱动系统、视景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驱动系统的转台呈辐射状伸出6根主臂,由6个托盘托起12套运动平台,每个平台由一根中导柱和3根侧导柱支撑一个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4名游客。

  飞船模拟器全程运行时间约为520秒,分五个阶段:起飞、二级加速飞行、对接、漫游、返航。事故正是在第87秒进入“二级加速飞行”时发生。

  被“隐瞒”的运动平台

  设计制造商

  “6·29”事故发生后,东部华侨城景区保安封锁了事故现场,没有一家媒体能进入。华侨城及深圳市盐田区安监部门此后虽然公布了事发原因和大致经过,但信息非常有限。几个月后,事故调查组完成调查,但调查报告旋即被有关部门定为“机密”文件。法院也据此对案件实行不公开开庭审理。整个事故的详细信息,媒体未能充分报道。

  2010年9月,盐田区安监局公布“太空迷航”事故原因初步调查结论,媒体将唯一的生产商指向了北京九华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九华”)。事实上,直至一年半以后,即今年4月20日,一审法院公布审理结果时,公众才知道,“太空迷航”的生产制造商,不是北京九华一家,而是多家。发生事故的核心部件——飞船模拟器液压系统与运动平台(以下简称三自由度运动平台),也并非北京九华制造,而是由北京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美博)设计制造。北京九华只是负责整体安装调试。

  这是亿美博第一次出现在媒体关于“太空迷航”事故原因的报道中,该公司的总工程师杨世祥、基地负责人杨光农和总经理杨涛也首次被媒体与“太空迷航”联系起来。他们在此案8名被告中,位列前三位;其中杨世祥位列第一,在8名被告中获刑最重,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而在此前关于“太空迷航”事故的所有报道中,从未出现过杨世祥或亿美博这几个字。

  一审法院审理查明,2006年11月,东部华侨城将“太空迷航”项目发包给总装备部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总装设计总院)。总装设计总院又将项目分拆成几个部分,分别于当年12月和2007年4月、7月先后分包给亿美博公司和北京九华。其中,亿美博承担三自由度运动平台的设计、加工、供货及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北京九华承担飞船模拟器总体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座椅和座舱的制造、安装与调试。

  引发事故的M16螺栓安装在三自由运动平台中导柱上。

  而杨世祥是三自由度运动平台的设计计算者和图纸审核人。

  杨涛则是杨世祥的儿子,杨光农是杨世祥的侄子、杨涛的堂哥。

  “首犯”的发明

  曾用于洲际导弹

  杨世祥何许人也?杨家三口,到底有何背景?

  杨世祥这个名字,一般人并不熟悉,以至于今年4月他作为“太空迷航”案“首犯”被媒体第一次报道时,除了他亿美博总工程师的身份,没人提到他的专业背景。可是,在工业控制界,尤其是数字液压自动控制领域,杨世祥的名字可谓响当当。按杨世祥自己的说法,连很多八九十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见了他,都要和他打招呼:“你搞了那么多技术进步和发明,久闻你的大名了!”

  资料显示,杨世祥1938年生,196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同年分配到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业炉室从事机械设计,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1992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初退休。

  根据杨世祥提供给晶报记者的材料,杨世祥在退休前,虽然已经在专业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相比他退休后的辉煌,就不算什么了。

  杨世祥自述,1996年,单位新上任的领导撤掉了他的科室,他被逼提前三年退休。退休后,他每月工资只有500元,而小孩还在读书,家庭负担很重,他只有外出打工。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重新创业。1998年,他凭借新颖的技术方案,在一次与世界知名跨国大公司的竞标中,一举中标,赚取了第一桶金。此后,他自主研发的数字缸、数字阀、数字伺服阀、超高频数字振动缸等一系列发明成果相继问世,其数字液压系列产品先后在军工、航空、冶金、机械、石油、水电等各个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在技术成果产业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关于杨世祥技术成就的报道近年常见诸报端。最新的一篇报道刊发在今年3月5日《科技日报》第15版,标题是《父子联手攻克世界级液压难题》。这篇在杨世祥一审被判刑前一个半月刊发的长篇报道,这样介绍他的成就:

  “1989年,杨世祥把第一代数字缸成功应用到航天部陆地机动洲际导弹的装弹机构中,且一直沿用至今。杨世祥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数字缸在上个世纪90年代获得成功,同时应用到装甲兵研究所炮瞄装置。到了2000年,由他开发的第三代数字缸又成功应用到海军核潜艇六自由度训练模拟器……”

  在杨世祥发给晶报记者的个人简历中,类似上面的学术成就,共列出了4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在军工、大型国企承担大量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

  杨世祥的儿子杨涛也非等闲之辈。资料显示,早在中学时期,杨涛就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竞赛一等奖,后被清华大学自控系破格录取。杨涛还被提名为“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过北京发明博览会金奖及北京市政府银帆奖。杨世祥为东风“31”洲际导弹开发数字缸时,与数字缸配套的控制器,就是由当时才19岁的杨涛设计。这是一个高中生的发明首次运用到中国的重大科研军事项目中。父子二人曾多次联手攻关解决技术难题。

  据杨世祥介绍,杨涛目前还承担着国家非常重要的技术开发任务。

  唯杨世祥57岁的侄子杨光农,只有初中文化。“是个老老实实工作的可怜下岗工人。”杨世祥说。

  □新闻回放

  2010年6月29日16时45分10秒,深圳东部华侨城大侠谷“太空迷航”游乐项目刚刚开始当天第31个班次的运行,仅仅1分27秒后,5号座舱在模拟飞船飞离地球时,首先发生了异常状况,座舱支承系统中的中导柱M16螺栓出现疲劳断裂后失稳,并引起支撑座舱的液压缸以及侧导柱断裂,5号座舱与活动站台发生碰撞后坠地。随后,4号、3号、2号座舱托架相继与坠地的5号座舱发生碰撞,三个座舱支承系统也先后失稳并与活动站台碰撞。

  飞船上12个座舱当时满载着游客,共有48人。座舱坠地致6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其余32人安全疏散。

  □责任之辩

  杨世祥:

  “我的设计和计算没有错误”

  事故调查专家组《技术报告》认定,“6·29”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设计时中导柱法兰与活塞杆联接为间接配合,没有考虑中导柱M16螺栓承受交应变力,未进行相应的疲劳验算,选用中导柱M16螺栓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安全要求,而且结构设计没有考虑在现场安装、维护时保证中导柱M16螺栓到达预紧力的有效措施。设备运行时,中导柱与活塞杆发生松动,使中导螺栓的受力状况发生变化。上述原因导致中导柱M16螺栓产生疲劳破坏。”同时,“中导柱联接结构设计不便于对中导柱螺栓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再加上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松动,加速了中导柱M16螺栓疲劳进程。”

  事故专家组专家、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丁凡对晶报记者作了个通俗的解释:“就是螺栓外的间隙增大了,产生了交应变力,导致螺丝产生了裂纹。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该用直径22毫米以上的螺栓,但它用了16毫米的螺栓。”

  深圳市盐田区法院一审认为,杨世祥作为亿美博的总工程师,负责三自由度运动平台的设计计算和设计审核工作,但是其在中导柱(主要受力部件)的设计中存在计算错误,对设计图纸的审核不到位,导致中导柱设计存在缺陷。中导柱设计的缺陷与中导柱内M16螺栓疲劳断裂有直接关系。因此应承担刑事责任。

  “我的计算没有错”。杨世祥不承认他的设计有缺陷。他向晶报记者提供了中国科学院范朝来教授、清华大学林峰教授、中冶凤凰公司高工励京等多位该行业的权威专家所做的详细计算,认为事故专家组的计算引用公式错误。

  杨世祥申请对中导柱设计是否存在计算错误进行重新鉴定,但被法院拒绝。法院认为,联合事故调查组经过现场勘查、专家鉴定和调查取证,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已经作出了中导柱存在设计缺陷的结论,应予采信。

  杨世祥在庭审中还提出,发生事故的中导柱不是亿美博设计和制造的产品,“设计不是我的,产品也不是我的。”

  据了解,2009年1月,“太空迷航”设备在东部华侨城完成现场安装后,在调试过程中,三自由度运动平台中导柱内的M16螺栓就曾两次发生松动,引发了座舱失稳故障。当时,相关人员拆开中导柱,对中导柱内的M16螺栓进行了拧紧维护。当年1月19日,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防止座舱倾覆。总装设计总院工程师李利为此和杨世祥讨论了改进方案。

  法院审理查明,2009年3月27日,李利将拟修改的中导柱设计图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杨世祥征询意见,杨对修改后的中导柱设计予以确认,并建议另行委托工厂加工新的中导柱。之后,总装设计总院委托山西太重北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北特)制造了中导柱轴。

  一审法院认为,亿美博和杨世祥确认了中导柱的修改方案,因而应对实际使用的中导柱设计缺陷负责。

  “我确认之后他拿回去又修改了,我推荐的材料他们也没用,可出了问题却让我顶罪。”杨世祥对晶报记者说,“我没招谁惹谁,可鸟屎还是掉我头上了。”

  不过,事故专家组专家丁凡教授昨日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设计图纸画得不规范,上面有很多错误,总工没有认真看图纸。我也是总工,如果是我,我是不会签名的。”

  法院的判决没有提及太重北特是否负有制造上的责任。

  作为“太空迷航”项目的总承包方,法院的判决书中也没有认定总装设计总院及相关负责人有任何责任。

  □事故反思

  一个技术工程师的自信或狂傲

  杨世祥虽已年过七旬,但电脑却运用娴熟。他经常泡在中国工控网等网站的论坛上,以“ysx317”的网名和杨世祥的真名,与工控网友讨论技术问题。甚至在东部华侨城“6·29”事故发生后,杨世祥还发表了3篇向网友请教电机问题的帖子。

  在工控网论坛上,杨世祥经常向网友报告他的新发明和新技术,以及在中海油、东方电机等多个具体项目上取得的进展。他对自己的技术和发明显得非常自信。

  2007年6月18日20时19分,杨世祥在论坛上传了他所设计的“太空迷航”三自由度运动平台的照片。发帖整整三年之后,这个运动平台上的螺栓造成了一起死亡6人的事故。杨世祥在帖子后写道:“该项目用了36只小数字缸,6只直径250毫米的数字缸……油缸多缸同步如果用数字缸,几乎就没有难题。我们36只数字缸还要实现跳舞式的同步呢!”

  “几乎就没有难题”,显示了一个技术工程师的自信。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则可能是自负和狂傲。这在一般已70多岁、成熟持重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上,并不多见。

  在与晶报记者的交流中,杨世祥多次表示,“我攻坚能力非常强。在我头脑里,超过一个星期的难题基本没有。”“我干了那么多项目,从没失手过。”

  2007年12月26日和27日,杨世祥又在工控网论坛上传了“太空迷航”在工厂组装调试的3幅照片和一张三维全景效果图。

  网友们看了这些照片和对项目的介绍,连称“高手”、“厉害”、“真正的专家”,跟帖一片佩服之声,并表示要“向老前辈学习”。

  杨世祥在网络上的一个帖子中说,现在“物质上的收获对我已经没有太大的刺激了,唯一能激励我的动力可能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对我能力的挑战”。他希望能每天解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每通过一个,都会给我带来一次惊喜和收获”。“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在项目上赚多少钱,而是一项一项地前进,将外国昂贵的技术挤出中国,看看咱中国自己发明的技术的巨大威力。”

  但“太空迷航”案给了杨世祥沉重打击。今年3月28日,他突然心脏病发,住院急救,期间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本想发挥晚年余热,熬干最后一滴油,没想到在深圳事件上蒙冤,让我痛不欲生。”杨世祥在发给晶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我可以含冤受辱,背负恶名,但我一生奋斗、数十年心血结出的成果不能毁于一旦啊!”

  杨世祥现身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危重疾病,被保外就医。一审判决后,他没有上诉。

  “我不认罪。但儿子不同意我上诉。”杨世祥说,“我70多了,没时间折腾了,我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去干,我要把宝贵的时间留下来去搞创造发明。”

  不过,同案3名被告、东部华侨城大侠谷景区日常负责人黄少军、“太空迷航”项目主管应华和维修领班陈德友均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了上诉。他们认为,事故是设计缺陷等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维护、管理上的责任。应华的辩护律师、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国斌说,按照中导柱的设计,日常维护管理人员根本无法观察到螺栓是否松动,因为M16螺栓位于封闭的法兰盘中,无法直接观察到,而拆卸检查后重装一根中导柱就需5-8小时,12根中导柱就需60-96小时,而“太空迷航”一周运行时间才不到40小时。即便是东部华侨城方面每天紧固一次M16螺栓,但其受力环境依然超负荷,M16螺栓仍会断裂,这是设计阶段的计算失误决定的,事故与东部华侨城方面的日常维护没有因果关系。

  一审法院判决认定,虽然事故的发生与中导柱设计存在缺陷有直接关系,但事故不是单个环节或者个别原因而造成的,而是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过程中各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和因素综合造成的。“在‘太空迷航’项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的任何一个环节中,相关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如果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来执行,应当能够发现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杨世祥则认为,这个案子里没有坏人。没有人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关键是让受害者得到足够的赔偿,让生者受得安慰,而不是为了平息舆论就去制造新的冤案。“我们应该反思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去把漏洞堵住,而不是做给别人看”。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这是篇好文章,涉及到事故、设计、太空、螺栓、技术、没有、项目、发生等,希望对网友有用。



亲稳链接:链接亲民维稳,践行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