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直属专用:01056292228转800   舆论引导:01056292228转802   综合治理:01056292228转805   品牌安全与提升:01056292228转808
您当前的位置:亲稳网 > 中国亲稳 > 亲稳中国 >

即刻使用亲民维稳解决方案!

发掘汇报软件

使用亲民维稳全套解决方案邀请

亲稳发掘汇报系统

打造亲民维稳之格局,以便稳中求进,是每一个基层领导的光荣使命与重要责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二途径!是守住已有成果的必要前提,是继续前进的必要根基!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亲稳网络舆情监测室
2012-12-31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NongYe]法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NongYe]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农业[NongYe]生产经营体制

    第三章 农业[NongYe]生产

    第四章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

    第五章 粮食安全

    第六章 农业[NongYe]投入与支持保护

    第七章 农业[NongYe]科技与农业[NongYe]教育

    第八章 农业[NongYe]资源与农业[NongYe]环境保护

    第九章 农民[NongMin]权益保护

    第十章 农村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NongYe]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NongYe]生产力,推进农业[NongYe]现代化,维护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NongMin]收入,提高农民[NongMin]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NongYe],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本法所称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农业[NongYe]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的组织[ZuZhi]。

    第三条 国家[GuoJia]把农业[NongYe]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NongYe]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NongMin]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NongYe]和农村现代化。

    第四条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保障农业[NongYe]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五条 国家[GuoJia]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

    国家[GuoJia]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NongMin]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国家[GuoJia]在农村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六条 国家[GuoJia]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NongYe]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加强农业[NongYe]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NongYe]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NongYe]科技、教育事业,保护农业[NongYe]生态环境,促进农业[NongYe]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NongYe]综合生产能力。

    第七条 国家[GuoJia]保护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增加农民[NongMin]收入,切实减轻农民[NongMin]负担。

    第八条 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NongYe],支持农业[NongYe]发展。

    国家[GuoJia]对发展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统一负责,组织[ZuZhi]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NongYe]和为发展农业[NongYe]服务的各项工作。

    国务院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为农业[NongYe]生产经营服务的工作。

    第二章 农业[NongYe]生产经营体制

    第十条 国家[GuoJia]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NongMin]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方式、期限、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流转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为其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ZuZhi]合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壮大经济实力。

    第十一条 国家[GuoJia]鼓励农民[NongMin]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

    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应当坚持为成员服务的宗旨,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依法在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农业[NongYe]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

    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可以有多种形式,依法成立、依法登记。任何组织[ZuZhi]和个人不得侵犯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的财产和经营自主权。

    第十二条 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可以自愿按照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原则,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企业。

    第十三条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NongYe]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国家[GuoJia]引导和支持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组织[ZuZhi],通过与农民[NongMin]或者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订立合同或者建立各类企业等形式,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业[NongYe]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NongYe]发展。

    第十四条 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农产品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维护成员和行业的利益。

    第三章 农业[NongYe]生产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农业[NongYe]资源区划,制定农业[NongYe]发展规划。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业[NongYe]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形成合理的农业[NongYe]生产区域布局,指导和协调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第十六条 国家[GuoJia]引导和支持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NongYe]生产结构,协调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农业[NongYe],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种植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加速营造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薪炭林。

    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快发展畜牧业,推广圈养和舍饲,改良畜禽品种,积极发展饲料工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

    渔业生产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调整捕捞结构,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安排资金,引导和支持农业[NongYe]结构调整。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业[NongYe]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农业[NongYe]生态环境保护、乡村道路、农村能源和电网、农产品仓储和流通、渔港、草原围栏、动植物原种良种基地等农业[NongYe]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NongYe]生产条件,保护和提高农业[NongYe]综合生产能力。

    第十八条 国家[GuoJia]扶持动植物品种的选育、生产、更新和良种的推广使用,鼓励品种选育和生产、经营相结合,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动植物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应当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NongYe],严格依法控制非农业[NongYe]建设占用灌溉水源,禁止任何组织[ZuZhi]和个人非法占用或者毁损农田水利设施。

    国家[GuoJia]对缺水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NongYe]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十条 国家[GuoJia]鼓励和支持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NongYe]机械,加强农业[NongYe]机械安全管理,提高农业[NongYe]机械化水平。

    国家[GuoJia]对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购买先进农业[NongYe]机械给予扶持。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为农业[NongYe]服务的气象事业的发展,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水平。

    第二十二条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组织[ZuZhi]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十三条 国家[GuoJia]支持依法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

    国家[GuoJia]鼓励和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情况,按照国家[GuoJia]有关规定采取措施,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

    符合国家[GuoJia]规定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可以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有关的标志。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第二十四条 国家[GuoJia]实行动植物防疫、检疫制度,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对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害的快速扑灭机制,建设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实施植物保护工程。

    第二十五条 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种子、农业[NongYe]机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NongYe]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NongYe]生产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不得使用国家[GuoJia]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NongYe]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

    农业[NongYe]生产资料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的质量负责,禁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禁止生产和销售国家[GuoJia]明令淘汰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农业[NongYe]机械等农业[NongYe]生产资料。

    第四章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

    第二十六条 农产品的购销实行市场调节。国家[GuoJia]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的购销活动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完善仓储运输体系,做到保证供应,稳定市场。

    第二十七条 国家[GuoJia]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和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国家[GuoJia]给予扶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交易秩序,防止地方保护与不正当竞争。

    第二十八条 国家[GuoJia]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活动。支持农民[NongMin]和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按照国家[GuoJia]有关规定从事农产品收购、批发、贮藏、运输、零售和中介活动。鼓励供销合作社和其他从事农产品购销的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提供市场信息,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为农产品销售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简化手续,方便鲜活农产品的运输,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扣押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工具。

    第二十九条 国家[GuoJia]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规模结构,扶持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和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国家[GuoJia]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保障食品安全。

    第三十条 国家[GuoJia]鼓励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国家[GuoJia]采取加强国际市场研究、提供信息和营销服务等措施,促进农产品出口。

    为维护农产品产销秩序和公平贸易,建立农产品进口预警制度,当某些进口农产品已经或者可能对国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时,国家[GuoJia]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五章 粮食安全

    第三十一条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GuoJia]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

    第三十二条 国家[GuoJia]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粮食收贮及加工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

    国家[GuoJia]支持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第三十三条 在粮食的市场价格过低时,国务院可以决定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制度。保护价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农民[NongMin]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

    农民[NongMin]按保护价制度出售粮食,国家[GuoJia]委托的收购单位不得拒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ZuZhi]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国家[GuoJia]委托的收购单位及时筹足粮食收购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第三十四条 国家[GuoJia]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国务院应当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与粮食储备数量指标,并根据需要组织[ZuZhi]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耕地、粮食库存情况的核查。

    国家[GuoJia]对粮食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建设仓储运输体系。承担国家[GuoJia]粮食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GuoJia]规定保证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十五条 国家[GuoJia]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和保护农民[NongMin]利益。

    第三十六条 国家[GuoJia]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并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

    第六章 农业[NongYe]投入与支持保护

    第三十七条 国家[GuoJia]建立和完善农业[NongYe]支持保护体系,采取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从资金投入、科研与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农业[NongYe]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质量标准、检验检疫、社会化服务以及灾害救助等方面扶持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发展农业[NongYe]生产,提高农民[NongMin]的收入水平。

    在不与我国缔结或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相抵触的情况下,国家[GuoJia]对农民[NongMin]实施收入支持政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三十八条 国家[GuoJia]逐步提高农业[NongYe]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NongYe]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项用于农业[NongYe]的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加强农业[NongYe]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NongYe]结构调整,促进农业[NongYe]产业化经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GuoJia]粮食安全;健全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防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农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农业[NongYe]科研教育、农业[NongYe]技术推广和农民[NongMin]培训;加强农业[NongYe]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保障农民[NongMin]收入水平等。

    县级以上各级财政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田水利的农业[NongYe]基本建设投入应当统筹安排,协调增长。

    国家[GuoJia]为加快西部开发,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NongYe]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项用于农业[NongYe]的资金应当及时足额拨付。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GuoJia]各项农业[NongYe]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用于农业[NongYe]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用于农业[NongYe]的财政和信贷等资金的审计监督。

    第四十条 国家[GuoJia]运用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增加农业[NongYe]生产经营性投入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投入。

    国家[GuoJia]鼓励和支持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采取多种形式,筹集农业[NongYe]资金。

    第四十一条 国家[GuoJia]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NongYe],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设立各种农业[NongYe]建设和农业[NongYe]科技、教育基金。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促进农业[NongYe]扩大利用外资。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经济组织[ZuZhi]开展农业[NongYe]信息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农业[NongYe]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及时向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提供市场信息等服务。

    第四十三条 国家[GuoJia]鼓励和扶持农用工业的发展。

    国家[GuoJia]采取税收、信贷等手段鼓励和扶持农业[NongYe]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贸易,为农业[NongYe]生产稳定增长提供物质保障。

    国家[GuoJia]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使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业[NongYe]机械和农用柴油等主要农业[NongYe]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价。

    第四十四条 国家[GuoJia]鼓励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ZuZhi]、其他组织[ZuZhi]和个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NongYe]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对农业[NongYe]社会化服务事业给予支持。

    对跨地区从事农业[NongYe]社会化服务的,农业[NongYe]、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给予支持。

    第四十五条 国家[GuoJia]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监管。

    有关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增加信贷投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的农业[NongYe]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贷支持。

    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当坚持为农业[NongYe]、农民[NongMin]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优先为当地农民[NongMin]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贷服务。

    国家[GuoJia]通过贴息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的农业[NongYe]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贷款。

    第四十六条 国家[GuoJia]建立和完善农业[NongYe]保险制度。

    国家[GuoJia]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NongYe]保险制度。鼓励和扶持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建立为农业[NongYe]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互助合作保险组织[ZuZhi],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NongYe]保险业务。

    农业[NongYe]保险实行自愿原则。任何组织[ZuZhi]和个人不得强制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参加农业[NongYe]保险。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农业[NongYe]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组织[ZuZhi]生产自救,开展社会互助互济;对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灾民给予救济和扶持。

    第七章 农业[NongYe]科技与农业[NongYe]教育

    第四十八条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NongYe]科技、农业[NongYe]教育发展规划,发展农业[NongYe]科技、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GuoJia]有关规定逐步增加农业[NongYe]科技经费和农业[NongYe]教育经费。

    国家[GuoJia]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NongYe]科技投入,鼓励农民[NongMin]、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企业事业单位等依法举办农业[NongYe]科技、教育事业。

    第四十九条 国家[GuoJia]保护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农业[NongYe]科研、教育单位加强农业[NongYe]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传播和普及农业[NongYe]科学技术知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农业[NongYe]科学技术进步。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ZuZhi]农业[NongYe]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国家[GuoJia]采取措施促进国际农业[NongYe]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第五十条 国家[GuoJia]扶持农业[NongYe]技术推广事业,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国家[GuoJia]农业[NongYe]技术推广机构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农业[NongYe]技术推广体系,促使先进的农业[NongYe]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NongYe]生产。

    第五十一条 国家[GuoJia]设立的农业[NongYe]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农业[NongYe]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承担公共所需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等公益性职责,为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提供无偿农业[NongYe]技术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业[NongYe]生产发展需要,稳定和加强农业[NongYe]技术推广队伍,保障农业[NongYe]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按照国家[GuoJia]规定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NongYe]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为农业[NongYe]服务。

    第五十二条 农业[NongYe]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ZuZhi]及有关科技人员,根据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的需要,可以提供无偿服务,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入股等形式,提供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收益。农业[NongYe]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ZuZhi]及有关科技人员应当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对农业[NongYe]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业[NongYe]技术推广机构举办的为农业[NongYe]服务的企业,国家[GuoJia]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国家[GuoJia]鼓励和支持农民[NongMin]、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等参与农业[NongYe]技术推广工作。

    第五十三条 国家[GuoJia]建立农业[NongYe]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制定农业[NongYe]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ZuZhi]实施。

    第五十四条 国家[GuoJia]在农村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国家[GuoJia]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GuoJia]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GuoJia]规定统一安排。

    第五十五条 国家[GuoJia]发展农业[NongYe]职业教育。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家[GuoJia]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定,开展农业[NongYe]行业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农业[NongYe]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十六条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鼓励农民[NongMin]采用先进的农业[NongYe]技术,支持农民[NongMin]举办各种科技组织[ZuZhi],开展农业[NongYe]实用技术培训、农民[NongMin]绿色证书培训和其他就业培训,提高农民[NongMin]的文化技术素质。

    第八章 农业[NongYe]资源与农业[NongYe]环境保护

    第五十七条 发展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NongYe],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NongYe]资源区划或者农业[NongYe]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区划,建立农业[NongYe]资源监测制度。

    第五十八条 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应当保养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增加使用有机肥料,采用先进技术,保护和提高地力,防止农用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并对耕地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第五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国务院和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制定防沙治沙规划,并组织[ZuZhi]实施。

    第六十条 国家[GuoJia]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ZuZhi]群众植树造林,保护林地和林木,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制止滥伐、盗伐林木,提高森林覆盖率。

    国家[GuoJia]在天然林保护区域实行禁伐或者限伐制度,加强造林护林。

    第六十一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指导、组织[ZuZhi]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ZuZhi]建设人工草场、饲草饲料基地和改良天然草原,实行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草原退化沙化和盐渍化。

    第六十二条 禁止毁林毁草开垦、烧山开垦以及开垦国家[GuoJia]禁止开垦的陡坡地,已经开垦的应当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禁止围湖造田以及围垦国家[GuoJia]禁止围垦的湿地。已经围垦的,应当逐步退耕还湖、还湿地。

    对在国务院批准规划范围内实施退耕的农民[NongMin],应当按照国家[GuoJia]规定予以补助。

    第六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依法执行捕捞限额和禁渔、休渔制度,增殖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国家[GuoJia]引导、支持从事捕捞业的农(渔)民和农(渔)业生产经营组织[ZuZhi]从事水产养殖业或者其他职业,对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转产转业的农(渔)民,应当按照国家[GuoJia]规定予以补助。

    第六十四条 国家[GuoJia]建立与农业[NongYe]生产有关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稀有、濒危、珍贵生物资源及其原生地实行重点保护。从境外引进生物物种资源应当依法进行登记或者审批,并采取相应安全控制措施。

    农业[NongYe]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及其他应用,必须依照国家[GuoJia]规定严格实行各项安全控制措施。

    第六十五条 各级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采取生物措施或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防治动植物病、虫、杂草、鼠害。

    农产品采收后的秸秆及其他剩余物质应当综合利用,妥善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事畜禽等动物规模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粪便、废水及其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综合利用,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六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治理,防治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农业[NongYe]生态环境的污染。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造成农业[NongYe]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调查处理;给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造成损失的,有关责任者应当依法赔偿。

    第九章 农民[NongMin]权益保护

    第六十七条 任何机关或者单位向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收费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应当公布。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有权拒绝。

    任何机关或者单位对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进行罚款处罚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罚款,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有权拒绝。

    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进行摊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以任何方式要求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属于摊派。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有权拒绝任何方式的摊派。

    第六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集资。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在农村进行任何形式的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第六十九条 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承担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及代扣、代收税款的单位应当依法征税,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违法方法征税。

    第七十条 农村义务教育除按国务院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得向农民[NongMin]和学生收取其他费用。禁止任何机关或者单位通过农村中小学校向农民[NongMin]收费。

    第七十一条 国家[GuoJia]依法征收农民[NongMin]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保护农民[NongMin]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的合法权益,依法给予农民[NongMin]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征地补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

    第七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或者村民委员会在农业[NongYe]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NongYe]产业化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过程中,不得侵犯农民[NongMin]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干涉农民[NongMin]自主安排的生产经营项目,不得强迫农民[NongMin]购买指定的生产资料或者按指定的渠道销售农产品。

    第七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或者村民委员会为发展生产或者兴办公益事业,需要向其成员(村民)筹资筹劳的,应当经成员(村民)会议或者成员(村民)代表会议过半数通过后,方可进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或者村民委员会依照前款规定筹资筹劳的,不得超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上限控制标准,禁止强行以资代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ZuZhi]和村民委员会对涉及农民[NongMin]利益的重要事项,应当向农民[NongMin]公开,并定期公布财务账目,接受农民[NongMin]的监督。

    第七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提供生产、技术、信息、文化、保险等有偿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接受服务。

    第七十五条 农产品收购单位在收购农产品时,不得压级压价,不得在支付的价款中扣缴任何费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扣、代收税款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农产品收购单位与农产品销售者因农产品的质量等级发生争议的,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

    第七十六条 农业[NongYe]生产资料使用者因生产资料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该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货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

    第七十七条 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合法要求的权利,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当按照国家[GuoJia]规定及时给予答复。

    第七十八条 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农民[NongMin]权益的,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主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为农民[NongMin]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章 农村经济发展

    第七十九条 国家[GuoJia]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扶持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NongMin]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第八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乡镇企业,支持农业[NongYe]的发展,转移富余的农业[NongYe]劳动力。

    国家[GuoJia]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支持措施,引导乡镇企业优化结构,更新技术,提高素质。

    第八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的原则,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完善相应政策,吸引农民[NongMin]和社会资金投资小城镇开发建设,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

    第八十二条 国家[GuoJia]采取措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合理有序流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护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不得设置不合理限制,已经设置的应当取消。

    第八十三条 国家[GuoJia]逐步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保障农村五保户、贫困残疾农民[NongMin]、贫困老年农民[NongMin]和其他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NongMin]的基本生活。

    第八十四条 国家[GuoJia]鼓励、支持农民[NongMin]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NongMin]健康水平。

    第八十五条 国家[GuoJia]扶持贫困地区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帮助进行经济开发。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GuoJia]关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并组织[ZuZhi]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组织[ZuZhi]贫困地区的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合理使用扶贫资金,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引导贫困地区的农民[NongMin]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扶贫开发应当坚持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第八十六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当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

    国家[GuoJia]鼓励和扶持金融机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投入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审计机关应当加强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

    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

    第八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NongYe]行政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职责,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第八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履行执法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说明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本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农业[NongYe]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向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遵守执法程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农业[NongYe]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八十九条 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与农业[NongYe]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机构、人员、财务上彻底分离。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农业[NongYe]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财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原状;造成损失、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GuoJia]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者以其他名义侵害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的合法权益的,应当赔偿损失,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五条、第六十二条、第七十一条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九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截留、挪用的资金,没收非法所得,并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截留、挪用粮食收购资金的;

    (二)违反本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截留、挪用用于农业[NongYe]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

    (三)违反本法第八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

    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向农民[NongMin]或者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违法收费、罚款、摊派的,上级主管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并予公告;已经收取钱款或者已经使用人力、物力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限期归还已经收取的钱款或者折价偿还已经使用的人力、物力,并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责令退还违法收取的集资款、税款或者费用:

    (一)违反本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法在农村进行集资、达标、升级、验收活动的;

    (二)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以违法方法向农民[NongMin]征税的;

    (三)违反本法第七十条规定,通过农村中小学校向农民[NongMin]超额、超项目收费的。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强迫农民[NongMin]以资代劳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退还违法收取的资金。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强迫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接受有偿服务的,由有关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返还其违法收取的费用;情节严重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造成农民[NongMin]和农业[NongYe]生产经营组织[ZuZhi]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NongYe]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参与和从事农业[NongYe]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九十八条 本法有关农民[NongMin]的规定,适用于国有农场、牧场、林场、渔场等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职工。

    第九十九条 本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亲稳链接:链接亲民维稳,践行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