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直属专用:01056292228转800   舆论引导:01056292228转802   综合治理:01056292228转805   品牌安全与提升:01056292228转808
您当前的位置:亲稳网 > 亲稳文化 >

即刻使用亲民维稳解决方案!

发掘汇报软件

使用亲民维稳全套解决方案邀请

亲稳发掘汇报系统

打造亲民维稳之格局,以便稳中求进,是每一个基层领导的光荣使命与重要责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二途径!是守住已有成果的必要前提,是继续前进的必要根基!

抢抓机遇 乘胜前进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宜州而努力奋斗
2011-09-09

 

    一、 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经受严峻挑战,克服各种困难奋勇前进的四年;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四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是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团结带领全市62万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深化学习,凝聚人心,夯实了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是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重要举措。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在特殊的背景下,我们敢于直面艰难复杂的严峻形势,开展思想大讨论,把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放在首位,努力形成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为阵地,组织市四家班子领导和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专题学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针对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的小富即安、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消极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乐当太平官等思想问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自觉打破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努力实现了思想观念的“九破九立”, 全市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大好局面。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争创一流、创优争先的热情,形成了想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为宜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理清思路,谋划好宜州发展大局。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思路正确与否,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认为,党委抓发展,首先就是要正确把握形势,敢于争先,敢为人先,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确保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2003年初,市委发出了“理清新思路,树立新形象,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的号召,提出了“树立一个思想,达到三个目标,实现七大突破,提供三个保证”的“1373”工作思路,保证了宜州在复杂的局面中既保持了稳定,又取得了新发展。2004年,市委提出“以工业强市为核心,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做强做大宜州工业,再造一个工业宜州,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使宜州进入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为宜州率先在广西西部崛起而努力奋斗”的新思路。这一重大决策使宜州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4年宜州市的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广西十佳县(市)行列。2005年,市委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1239”工作思路,全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为构建富裕、文化、生态、平安宜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促进了宜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抓住机遇、重塑形象、加快发展,实现繁荣与振兴,是市委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头等大事。四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摆在首位,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8.7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2.99亿元,年均增长11.5%;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3.0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4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4641元增加到2005年的6991元,年均递增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4.4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7.14亿元,年均增长56.9%。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跻身西部百强县第74位,经济建设实现了“五个新发展”。

    一是实现了工业经济新发展。我们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掀起了工业大会战热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功能不断完善,积极做好园区土地储备和园区企业的服务工作,全力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通过园区建设带动,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0.2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1.49亿元,年均增长15.9%。

    二是实现了农村经济新发展。我们确立并实施了“稳定一粒米(粮食)、壮大一根蔗(糖料蔗)、吹绿一片叶(桑叶)、养肥一群牛(商品牛)、激活一帮人(劳务)”的工作思路,壮大农业支柱产业,搞好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9.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8.42亿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056元增加到2005年的2927元,年均增长12.5%。全市甘蔗种植面积达41万亩,桑园面积达23万亩,成为广西重要的蔗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

    三是实现了第三产业新发展。以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旅游国债项目的实施,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全市旅游收入由2002年的32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500万元,年均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7.9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82亿元,年均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452元增加到2005年的8389元,年均增长9.1%。

    四是实现了招商引资新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大招商项目制度,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市行政服务中心,重点整治软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可喜成效。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投资项目422个,计划总投资39.8亿元,到位资金19.1亿元,先后有34家外来企业落户工业园区,总投资8.7亿元。

    五是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新发展。按照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城区铁路南移工作稳步推进,中山大道和市政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带动了城南新区建设。实施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旧城改造和小区开发富有成效,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农村饮水、卫生、文化、教育等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5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目标。城区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5万人,城镇化率达32%。推动通道沿线德胜、怀远等中心集镇建设,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全市等级以上公路里程达800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的目标。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措施,统筹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多元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保证。我们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积极组织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十百千”工程,构建“打、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率先在全区推进“信访前移工程”和“平安家庭”建设,“平安宜州”创建取得可喜成效,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得到进一步落实。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亲稳链接:链接亲民维稳,践行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