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时政新闻要积极打造“亲民化”形象
2011-08-21
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由于大量的时间被采写会议和领导活动占用,不愁没有稿件可写,也不愁稿件发不出去,但长期就会议写会议,就活动写活动,造成了他们浮光掠影式的工作方法,容易导致无所作为的思想和惰性,满足于应付指令性的报道任务,很少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好新闻创作出来。
要想写出对读者有吸引力的时政新闻,首先要了解时政新闻的特点。由于种种原因,时政新闻存在不是很受普通读者欢迎的尴尬境遇,一些读者甚至觉得时政新闻政治性太强,发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戏语。而实际上,作为新闻中的“富矿”,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方针以及党和国家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从内在属性上说,具有题材重大、政治性、政策性及服务性强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时政新闻出现的面孔绝大多数是严肃无表情的,在可读性上缺少社会新闻的“柔软度”,程序化、概念化的形式常常让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自然也就无形中与普通受众拉开了距离。
那么,怎样才能跳出这个怪圈,从新闻“富矿”中开采出光芒灿烂的时政新闻“宝石”呢?笔者认为,新闻记者要把大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把目光调整到民生化视角,使时政新闻走向亲民化,重大政策的报道多从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重大成就报道多从百姓身边事说起,撰写稿件时设身处地去推想读者能从这篇报道中获得什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时政新闻,真正做好市府与市民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
注重大众需求,调整民生化视角,需要记者勇于打破模式化、程序化的写稿方式,用心灵和眼睛去发现领导活动中最新颖、最独特、最具魅力、最有价值的新闻。2004年1月的一天,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和平会堂正在召开传达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全省大会。当时正在会场采访的黑龙江日报记者刘荣升,不经意间发现省委书记宋法棠离开了座位,过了一会儿又返回。这一举动引起他的注意,后来得知,书记离席是去接见一位打算到双鸭山投资70亿建钢铁厂的客商。当时北京正在非典流行,对方曾问书记:“我从北京来,你敢不敢接见我?”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刘荣升突发灵感——离席迎宾,还有什么比这一举动更能彰显黑龙江人亲商、安商的开放形象和时代主题呢?于是,他根据捕捉到的这一细节顺藤摸瓜,以《省委书记离席片刻》为题,把会议作为背景来写新闻,将省委书记会上“闲话”、离席片刻与双鸭山市某企业家签订合同以情留人的实例通过侧记形式写出来,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的消息。这篇报道与读者见面后,引发喝彩声一片,省委领导给予热情赞扬。双鸭山市委在当天召开的常委会上,专题读报学习,并在第二天的《双鸭山日报》一版头题全文予以转载。而与此相比,第二天省内其他媒体均以“某某会议昨天召开”的常规形式进行报道,虽然中规中矩,在吸引读者眼球和传达省委省政府声音上,却输了一大截。
再来看刘荣升荣获黑龙江省新闻一等奖的稿件《老百姓的事比天大》。2005年11月26日,得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温家宝总理匆匆赶到哈尔滨。此次考察仅在黑龙江停留3个多小时,几十家媒体蜂拥报道。刘荣升独辟蹊径,从纷繁庞杂的新闻事件中捕捉到一些被新闻同行忽视的细节,如“正在参加庆祝神六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大会的总理,没等会议结束就乘上专机赶往哈尔滨”,由此提炼出“老百姓的事比天大”这一醒目标题,此外,整个稿件中多处引用总理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对话,字里行间闪烁着共和国总
- 上一篇:援疆维稳 齐鲁金盾在天山脚下闪耀 【加入收藏】
- 下一篇:亲民书记,我们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