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直属专用:01056292228转800   舆论引导:01056292228转802   综合治理:01056292228转805   品牌安全与提升:01056292228转808
您当前的位置:亲稳网 > 亲稳行动 > 亲稳争鸣 >

即刻使用亲民维稳解决方案!

发掘汇报软件

使用亲民维稳全套解决方案邀请

亲稳发掘汇报系统

打造亲民维稳之格局,以便稳中求进,是每一个基层领导的光荣使命与重要责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二途径!是守住已有成果的必要前提,是继续前进的必要根基!

人民论坛杂志:基层官民关系新动向——亲稳舆情监测室
2012-04-24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执政方式变化中,官民关系究竟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为政者应该如何去顺应新的形势,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开放在带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基层社会官民角色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30多年来,基层政权的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官民关系,在金融危机维稳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非常值得探讨。
  官民互动模式改变:双方独立利益主体地位同步彰显
  对于基层政权来说,变化最大者,莫过于其作为一个独立利益主体地位的彰显。这种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改变了基层政府的行动能力与空间。然而,在个别地方,这种改变,与其说导致了政府公共性和服务职能的增强,不如说使其从一个应然的公权力载体,变成以追求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增长为主要目标,在地方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获利动机的权力与经济复合体。因为要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绩,其自身运作也表现得愈益具有营利性特征,即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获利为目的,并通过获利来体现。因此,个别地方治理的过程也往往变成对资本和资源的权力化经营过程。
  与此相对应,民众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地位也同步彰显,并且导致了官民互动模式的改变。不过,这种改变未必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表现为“官退民进”或“国家与社会互强”,即权力公共性增强和公民社会的成长。事实往往比理论预期更为复杂,因为单纯的民众利益主体地位上升未必一定导致公民权利地位和公民意识的同步增长。因此,如我们所看到的,获得了利益的民众未必能够有效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样,权利增加也未必自然带来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所以,所谓“有产有业不求你,交了税费不欠你,想啥做啥不理你,有了问题便找你,出了问题就骂你”,便成为一些地方民众对待政府的基本态度。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全能型治理模式已经弱化,然而现代治理模式却还未完全建立,个别地方政府又忙于制造发展政绩,使得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这样,在不少地方,政府虽然能够主导核心利益,却无法有效解决许多涉及地方日常经济与民生领域的矛盾与纠纷。为了摆平这些矛盾纠纷,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借用非正式资源,采取非正规手段,结果,当做不做,不当做却不得不做,甚至越轨违规都要做,久而久之,便积压社会矛盾,引发群众不满,带来形象受损,造成工作被动。
  造成如此复杂的现象,与改革中基层政府在权力配置与运行上的“全进全退”特征有关。从理论上讲,任何公权力都具有“强制性”和“基础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其相对于社会所具有的权威势能,后者是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公共职能。然而,一些地方的公权力配置与运行往往是强制性和基础性相互影响,一进俱进、一退俱退,一强俱强、一弱俱弱。
  基层政权困境:政府缺少作为公权力的权威公正性认同
  如何能够建构起基层政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如何优化治理地方的能力?进而言之,如果民众将政府视作社会经济生活中众多利益主体的一个,且常常感受到这个特殊利益体会运用强制力和垄断力与自己争利,又如何会对其表现出高度的信任?这其实就是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地方的基层政权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引发社会泄愤事件的一个重要根源。由此,我们得以理解,为何在许多涉及到官民纠纷,甚至在一些根本不涉及官民纠纷的事件中,部分民众会那么容易被谣言所利用,为何人们又总是更愿意相信民权、民利遭受侵害的指责,尽管这些指责未必属实,可人们却偏偏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亲稳链接:链接亲民维稳,践行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