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使用亲民维稳解决方案!
发掘汇报软件
使用亲民维稳全套解决方案邀请
亲稳发掘汇报系统
践行“三反”理念推进“三大崛起”奋力夺取科学发展新胜利
2011-09-16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部署2011年工作和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坚持践行“三反”理念,闯出生态发展新路子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的胜利之年,是科学发展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同时,也是对“十二五”谋篇布局的决策之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粤北山区工作会议、粤北地区(河源)现场会精神,正确把握经济形势,抓住扩大内需机遇,坚持践行“三反”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小气候”,取得了科学发展的新成效,闯出生态发展的新路子,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协调持续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GDP增长13.1%,工业总产值增长2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比2005年分别增长1.15倍、 2.49 倍、1.87倍、4.76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0.7∶39.3∶40.0调整优化为2010年的12.8∶55∶32.2,基本完成工业化起步阶段。“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这是河源发展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全市上下发展信心大大增强的时期之一,这为“十二五”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坚持反传统发展路径,更加坚定了生态发展信心
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决破除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坚决破除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道路,注重经济与社会、自然相协调,追求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注重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推动资源的高效开发、培育新兴产业链条和环境的永续利用;注重经济的均衡增长和民生的持续改善。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城乡规划,“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城乡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以科学的规划推进科学的发展。把环境保护提高到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全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模”26项指标基本达标,“创卫”已顺利通过国家技术评估。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面建成使用,修编了《万绿湖集雨区环境保护规划》等一批环保规划,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得到加强。“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市区配套污水管网基本完善,“一县一厂”建成运行,连续7年在全省环保责任考核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获得“双优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封山育林全面实施,森林火灾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河源被评为“全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实现了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今年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使我们更加坚信生态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低碳城市的美好未来,河源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二)坚持反经济周期操作,强力夯实了长远发展基础
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反经济周期操作,实施财政、金融“双扩张”,不仅平稳渡过金融危机,还化危为机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一轮经济周期中实现两轮的发展,为河源长远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河紫、大广、汕昆、粤湘、东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改造和建成了市区“六路一桥”等一批市政道路,城市功能实现历史性提升。大环市路建设加快推进,其中蓝口至黄村公路提前开通。东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建设、输变电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全面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建设,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已与所有受水目标城市签订协议,后续论证工作进展顺利。
园区接纳能力明显提升。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效应有效放大。市高新区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三期征地顺利完成;各县区工业园二期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罗湖(源城)产业转移园竞得省1亿元扶持资金。2010年,全市产业转移园新签约项目42个,投资总额224.6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6个,竣工投产项目27个,园区接纳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三)坚持反梯度产业承接,有力促进了新兴产业聚集
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反梯度产业承接,坚持招商选资,引进一批“四新”产业大项目,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加快了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河源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保障,为河源率先崛起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生态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扩建和引进西可通信、特灵通、航嘉电子、立国制药、绿安奇制药、海川国际、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北京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恒泰豪太阳能光伏、广东国华太阳能发电站、旗滨太阳能玻璃、南玻太阳能玻璃、中晶太阳能等一批“四新”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菜篮子”工程扎实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项目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稳步提高。商贸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开展“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万绿湖等一批景区景点和酒店,引进“东江·巴登城”、东江源温泉、康禾温泉等一批旅游大项目,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建成使用;东江商贸物流城建设扎实推进。政、银、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中介信息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向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富县强镇加快推进,各县区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排位大幅前移。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国家移动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技术研发机构和产学研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市。
(四)坚持以文化引领未来,极大提升了客家古邑美誉度
我们以举办世客会为契机,弘扬和挖掘客家古邑文化,古邑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河源的客家历史文化地位得到确立,全市人民的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大大增强,为河源科学发展、率先崛起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公共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启动创建教育强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和扩建河源中学、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金沟湾小学等一批学校,“东江教育城”在校生达3.84万人,河源理工学校、市技工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校的评估验收。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民族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推进。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代转公”工作,师资培养和教育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高考再创佳绩,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两地”文化得到深入挖掘。成功举办第23届世客会,制作演出“古邑情·客家亲”大型歌舞史诗和“客娘颂”交响乐,组织拍摄《天下客家》等电视片,编撰出版《客家古邑文化书系》,举行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让世界认识河源,让河源走向世界。忠信花灯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苏区革命遗址群、佗城、林寨古村落等一批文化遗存得到保护和修缮,第三次文物普查顺利完成,编纂《河源市文物普查汇编》。《古邑客家》电子杂志影响力不断扩大。
公共文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恐龙博物馆,启动客家文化公园建设。市群众艺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得到提升;县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源城区被省政府授予《南粤锦绣》文化先进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推进。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实现亚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亚残运会取得好成绩。
(五)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有效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发展成果惠民,大力推进“十项惠民工程”和办好“十件实事”,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为河源加快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合力。
群众生活环境较大改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各级已投入扶持资金2.75亿元,帮助9814户农户建设新房,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7宗、农村公路硬底化570多公里。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得到落实。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建成笔架山公园、梧桐山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和自行车绿道。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和市区“水浸街”、“断头路”、街头绿化等改造扎实推进,新建和改造市区农贸市场13个。启动市区水源工程建设。市区公交车全面更新。预计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3%。
卫生计生事业不断进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建市中医院新院、源城区人民医院新院等一批骨干医院。组织实施一系列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疾病防控进一步加强。全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人口计划预期目标实现,“两无”单位数量、质量均明显提升,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市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水平较大提高,实现基本保险市级统筹。新增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1100多套。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新增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6.3万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综治维稳形势明显好转。县、镇(街)、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全面建成使用。重大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群众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今年1月—10月,全市进京、到省越级集体上访批数和人次分别下降50%和61%。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社会治安大局平稳,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加强对重点场所、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世博会、亚运会、亚残运会、世客会等敏感期社会保持稳定。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六)坚持践行“三政三民”,切实转变了党风政风民风
我们始终坚持“三政三民”,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树立执政形象,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风尚。
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大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第四轮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工作全面完成。普法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统战、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扎实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科协、关工委、老促会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
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理论学习平台进一步拓展。启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举办7期河源市科学发展增城、从化培训班和第一期新加坡公共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加大,推进了市直单位科级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人才招录、引进和培养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
固本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选派900多名机关干部驻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面推行“五议三公开三监督”村民自治民主工作法。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00%建立党组织。开展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确定了一批组织生活创新省级和市级联系点。17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被选拔充实到乡镇机关。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廉政准则》学习宣传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督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初步构建电子纪检监察综合平台。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纠正。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实现市、县区两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公仆信箱”作用进一步发挥,新开通“公仆在线”、“公仆微博”、“公民广场”和手机短信信访系统。行政问责和重点工作督查力度加大,机关作风大查访行动深入开展,干部执行力得到提高。
同志们,我们以新时期的河源人精神——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众志成城,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建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全年工作任务和“十一五”目标顺利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团结拼搏的结果,是中央、省驻河源各单位以及驻河源各部队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央、省直有关单位和兄弟市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河源市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只有树牢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走好生态发展路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河源作为生态发展区和后发展地区的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的要求具体化为“三反”理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这样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态度,才能在生态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二)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胸怀创业理想,才能做到打基础谋长远。胸怀理想就是善谋大事,这是事业腾飞的动力和源泉。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树立干一番大事、创一番大业的理想,克服发展上的焦虑和浮躁情绪,追求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政绩,这样才是对河源长远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负责,才能真正做到打基础谋长远。
(三)只有牢记为民宗旨观,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多办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是从政的最大成就。我们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做起,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才使执政为民真正得到体现和落实,才能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
(四)只有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河源,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地区之间的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弘扬客家古邑特色文化,建设文化河源,构筑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创业驱动力,强化发展支撑力,增强干事凝聚力,才能为我市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只有切实提高执行力,做到众志成城,才能干成大事创成大业。众志成城是事业成功的希望和标志。我们要干成大事创成大业,就是要齐心协力、勇于负责、敢抓善管。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会真正提高执行力,具有战斗力,增强凝聚力,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建设的成果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物质财富惠及长远、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思路有待创新。县区推进科学发展、实施富县强镇的思路和举措还不够扎实有效,有的地方仍习惯按传统模式和路径推进发展,制约科学发展的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难题亟待破解。二是发展后劲有待增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低端低效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县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仍较弱,区域竞争力不强。重点项目进度不够理想,县区招商引资质量和工业园区开发效益亟待提高。三是社会民生有待改善。一些民生突出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单位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效不明显。新农村规划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现代农村社会管理难题亟待破解。四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干部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精神作风等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
总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取得的发展成绩,绝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绝不能盲目乐观、松劲懈怠;面对存在的发展问题,绝不能畏难回避、敷衍应付。要知行合一、勇于实践,强化责任、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实干兴邦,推动实现质量水平更高、群众福祉更大的发展,为河源率先崛起而不懈奋斗。
二、全力推进“三大崛起”,夺取科学发展新胜利
“十一五”的成就令人鼓舞,“十二五”的前景更加美好。“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河源在粤北山区率先崛起进程,对于继续栽好“六棵树”、实现“六个好”,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坚定发展“四新”产业,创建全省低碳示范城市,基本构建“十二大体系”,率先探索山区科学发展新模式。我市“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是:全市GDP、工业总产值、税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一番,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亲稳链接:链接亲民维稳,践行稳中求进!
- 会员如何快速把文件发下去,把钱收上来,把人约上来,批量赚到钱
- 源头维稳"集团军"曲阜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实——亲民维稳监测
- 爱民心 亲民情 为民行——亲稳网络舆情监控室
- 增强传播力,提升影响力——亲稳网络舆情引导监测室
- 中共古市镇委员会 古市镇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松阳县重大事项社会
- 坚持科学发展 突出保障民生 不断推动沅陵公安工作实现新跨越
- 海口市委持续推进先进性建设的意见
- 商洛市委政法委建立“六事”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国法制新闻
- 君山公安分局实行“一体化”模式推动社区警务发展,湖南环境网,湖
- 特警支队立足实际五措施有力推进中心工作开展
- 新疆和田地区各县市扎实做好维稳各项工作
- 全球“维稳”或带来短线反抽
- 山东省文登市推行“村事镇议”和“三个代管”模式
- 攻坚之行 亲民之道 育才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