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直属专用:01056292228转800   舆论引导:01056292228转802   综合治理:01056292228转805   品牌安全与提升:01056292228转808
您当前的位置:亲稳网 > 中国亲稳 > 亲稳行业 > 亲稳房地产 >

即刻使用亲民维稳解决方案!

发掘汇报软件

使用亲民维稳全套解决方案邀请

亲稳发掘汇报系统

打造亲民维稳之格局,以便稳中求进,是每一个基层领导的光荣使命与重要责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二途径!是守住已有成果的必要前提,是继续前进的必要根基!

走进“嘉庚建筑”--亲民维稳网络舆情监测室
2012-09-08

  中国建设报记者 张东林 北京报道

  一位与建筑[JianZhu]专业毫无关系的侨界领袖,却穷其毕生精力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一位倾其所有投资教育事业的爱国老者,却在无意中打造了城市中一片最美的风景。

  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JianZhu]大师陈从周教授也曾著文盛赞,这些建筑[JianZhu]“在近代建筑[JianZhu]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

  这位老者,就是陈嘉庚先生;他所创造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被形象地称为“嘉庚建筑[JianZhu]”。

  7月11日,由北京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纪念馆与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共同主办的“走进嘉庚建筑[JianZhu]”摄影展在北京开幕,72幅具有独特建筑[JianZhu]韵味的“嘉庚建筑[JianZhu]”照片公开亮相,《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也借此首次走进“嘉庚建筑[JianZhu]”,品味建筑[JianZhu]本身的魅力以及建筑[JianZhu]背后的故事。

  风格[FengGe]创新源于文化融合

  如果用最形象的文字概括“嘉庚建筑[JianZhu]”的特点,或许可以称其为“身穿西装,头戴斗笠”。而追溯这种风格[FengGe]形成的根源,则与陈嘉庚先生本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作为一代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诞生于厦门市集美村一侨商家庭,17岁赴新加坡创业,后成为东南亚著名的“橡胶大王”。1913年起,他在家乡先后创办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学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抗战期间被公推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等职务。

  正是由于拥有国内外多年的生活经历,陈嘉庚先生在亲自规划、设计和监造的校园建筑[JianZhu]中,才能将多元文化融会贯通,因地制宜审慎布局,合理创新空间结构,以“节省适用为建造原则、地产物品为取用材料、中西合璧风貌为特征”,选用闽南匠心工艺做营造,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不土不洋、亦中亦西”的鲜明建筑[JianZhu]个性。

  记者在展览现场了解到,“嘉庚建筑[JianZhu]”大多采用传统的主体突出、对称、一字排开的布局,风格[FengGe]多是西方与南洋建筑[JianZhu]相结合的屋身、立面,采用券拱外廊与拼花、细作、线脚等形式;屋顶及装饰则为闽南传统建筑[JianZhu]艺术的设计符号,由此形成了中式(闽南式)屋顶与西式屋身结合的古今合璧、中西并用的独特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

  厦门大学创建于1921年,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沿海山地上,背山面海,规划布局多采用“一”字形或半月形围合方式。建造时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建材大量运用闽南当地产的青石花岗岩和红砖,并发明了“嘉庚瓦”。同时,为适应当地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设者创新了“外廊”、“连廊”结构。在建筑[JianZhu]外型上,“嘉庚建筑[JianZhu]”将闽南屋顶特色与西式屋身巧妙糅合,形成闽南古民居“飞檐翘脊”屋顶和西洋“白墙石柱”屋身结构。

  1950年,厦大扩建,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了扩建基建工程,建筑[JianZhu]面积近6万平方米。而这一时期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较建校初期也有所突破:白石红砖琉璃瓦,骑楼走廊配以绿栏杆,传统民族风格[FengGe]又不乏南洋的亚热带风情,红绿白三色搭配,色彩调和,鲜艳夺目,成为“嘉庚建筑[JianZhu]”新的典范。

  厦门陈嘉庚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嘉庚建筑[JianZhu]”是陈嘉庚先生留给社会的厚重财富,是闽南近代建筑[JianZhu]艺术的创作性杰作,代表着当时建筑[JianZhu]技术的发展成就,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使其成为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建筑[JianZhu]和谐之美

  陈嘉庚先生不是专业的建筑[JianZhu]师,但是他主持规划、设计建造的建筑[JianZhu]物美观、坚固、大方、经济,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长达半个世纪里始终彰显着独特的个性风格[FengGe],成为构成厦门城市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位毕业于厦门大学的朋友告诉记者,在厦大学习的四年时光中,让他最难以忘怀的,除了校园的美景与环境,就是那些“闪耀着和谐之美”的“嘉庚建筑[JianZhu]”。

  “虽然这些建筑[JianZhu]猛一打眼看上去,只是中式大屋顶与西式廊柱式屋身的结合体,似乎有那么点不协调,但由于尺度比例关系、细节做得到位,反而很耐看,让人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这位朋友说,“就像石库门建筑[JianZhu],本来也是上海本土建筑[JianZhu]与欧式建筑[JianZhu]的融合产物,但经过历史的沉淀,如今已成为上海地域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的代表。所以,一个地方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融合,各个地方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总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就看能否协调统一了。”

  事实的确如此。“嘉庚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的形成,也是陈嘉庚先生吸纳古今中外优秀建筑[JianZhu]文化,并结合闽南传统建筑[JianZhu]文化的结果。

  他监造的楼宇,立面形态通常表现为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往往是屋面中式、屋体西式,细部刻画南洋式;在建筑[JianZhu]组团中,主楼中式、其他西式,或主楼西式、两侧中式。而中式屋面秀丽、挺拔、隔热、保湿的优点和西式屋体通风、明亮、布局自由的长处在这里相得益彰。而为了适应闽南地区气候湿热的特点,“嘉庚建筑[JianZhu]”不仅窗大门阔、明亮通风,而且各楼的南面甚至南北两面均辟有雨盖走廊,以便遮风挡雨、避免日晒。

  “嘉庚建筑[JianZhu]”的整体、局部和细节之美,折射出陈嘉庚先生丰厚的建筑[JianZhu]艺术修养和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建筑[JianZhu]观。他兴建的一系列校舍大都“依山傍海,就势而筑”,有的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改造,有的配以楼台亭阁点缀自然景观,有的将雕刻、绘画、园林艺术融入其间,较好地处理了建筑[JianZhu]与环境的关系,使人工美和自然美、整体美与局部美交相辉映,和谐统一。

  在细部处理上,充分利用了闽南地区盛产各色花岗岩和釉面红砖的优势以及闽南能工巧匠的创造性,以镶嵌、叠砌的高超技艺,在柱头梁底、门楣窗楣、墙面转角、外廊立柱上拼饰图案、配搭色彩,进一步提升了校舍建筑[JianZhu]的整体美感,展示了“嘉庚建筑[JianZhu]”的细节之美。

  “其实,创造一种新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在某种意义上说,并非难事,就看能否持之以恒。如果我们能将上世纪50年代初开创的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及一些部委办公楼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继承下来,说不定也会形成一个新的流派,为历史留下当代的建筑[JianZhu]风格[FengGe]。”一位建筑[JianZhu]师如是说。



亲稳链接:链接亲民维稳,践行稳中求进!